撒野漫画
谈到职业学校,
我们脑海里闪过的,
一群不上进没有出路的学生?
破败的校舍?
当然师资也存在极大问题?
……
然而,另我们好奇的是,
探访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,
这所学校却完全不在上述范围内。
学院创办于1993年,
富有传奇色彩的女院长阎红曾梦想
建立西方那样的小型文理学院,
施行博雅精专之教育,
帮助那些有禀赋的人去实现梦想。
二十多年来,这所职业学院
正向西方有名望的小型私立大学靠齐。
漫步校园,
时不时能见到这样典型的标榜式建筑立面:
欧式古典门洞窗洞,
古堡般的天际轮廓线,
寻常普通的红砖外墙,
以及爬满的不知名的植被。
从位于小街小巷的校门开始,
就已然感受到学校空间的“秀”,
不只是校园的规模,
建筑的体量,
道路的幽长,
包括植被也多有这样纤细的“身型”。
标榜似乎就是要标榜“以小博大”。
径直进入图书馆老馆,
刹那间被一种魔幻气息笼罩。
稍一站定,
却发现空间的构成很有意思:
层高、屋顶和窗洞都透露出西方古典学院的大度,
而陈列、摆设却分明是川西民居的地道遗物。
似曾相识之中,恍如隔世。
爬上楼梯俯瞰,
这间图书馆好像一个民俗博物馆。
旋转楼梯,
古朴美观。
这个图书馆同时又是川西古典家具博物馆的书房主体验区。
其家具、建筑材料、工匠均来自川西民间,
处处彰显出被四书五经浸泡过的古朴、自然、高洁。
某些角落,
从椅背的雕花到梯步的尺寸,
能让人穿越回民国时期的某个书香门第。
这个不知从哪里收来的瓷瓶,
或许真的隐藏着一段
关于民国少年出洋留学的陈年旧事。
创立校舍时,
阎红院长和创校实干家们,
收罗了大量从农村、
单位淘汰下来的门板、桌椅、箱柜,
用于学院的建设。
后来,还设立了古家具修复专业。
一桌,
一椅,
一窗。
来到新馆,
最吸引人的是中部贯穿四层的天井,
以及围绕天井布置的楼梯、藏书阁。
新馆之外是一片桃林,
在冬天依然能幻想出桃花盛开时的绚烂场景。
告别旧馆、新馆,来到博雅精舍。
这三部分组成了标榜图书馆。
六层的弧形书架,
夜晚在这里阅读何等畅快?
这所学校的外文图书馆,
也是高大上的。
秀外慧中书香隽永的图书馆,
将中国书院君子出没的育人环境
与“霍格沃兹魔法学校”
中西荟萃形神一体合二为一,
润物无声的形成全人教育的文化场。
看到这么古朴典雅的图书馆,
想必这所职业院校不仅仅注重学生的
“
技艺
”
教授。
是的,刚进标榜,
最重要的也是
“
通识课程
”
,
以文化课为主。
在院长阎红的教育观念里,
教育培养的是人本身,
而不是只教学生生存。
除了图书馆,
这所学校还有
记录近代民间美学生活技艺史的
“古今发艺“、”
“当代土陶”、
“女红工艺”、
“民间传统养生技艺”
这四大教学研究型博物馆。
除大名鼎鼎的“审美”类专业外,
在教育教学上,
标榜的另一个主要关注点是“养生”,
有“民间传统养生技艺博物馆”。
内外兼修,
在标榜演化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办学。
当女工已经被现代人抛弃,
这所学校的
女红工艺就显得如此独特。
一台缝纫机、
一堆零散的布头、
一两束彩线……
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女红坊里,
一年又一年“春桃”系列女红产品就这样产生……
在这里感受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。
在标榜,
有一种舌尖上的享受,
叫
“
在博物馆用餐
”
学生们下课后在这里用餐,
那是一幅什么场景?
美哉胜哉。
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浸润中,
标榜以其翰雅学堂再现了世外桃源的文化回溯。
校园随处可见的艺术品,
让这里的学生没有审美力都难!
注意看,男生
寝室下面,
一楼有壁橱装满了艺术。
散落在校园的地佛,
平
添了一分神秘气息。
到校园一角,
有一处名唤“大府邸”的住宿。
如果硬要用旧词汇定义这里,
那应该是学校招待所?
既有欧洲宫廷的古典之韵,
又有川西民居的灵秀之气,
化寻常为魔幻,于平易中见真知,
“独立之精神、自由之思想”仿佛在一砖一瓦中得以自如收放。
也正符合其学校的“国际视野,本土立场”。
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,
还有一个特别的建筑。
答案工厂!
寻找答案不在千山万水,
而在山水之间。
答案工厂是一个将建筑专业实训基地、
教研会议室、教学场地、
创业工作室融为一体的多功能“工厂”。
这些教学、实训、工作区域在空间格局上相互独立又纵横贯通,
它有一个有意义的名字——答案工厂。
此外,
其令我们感到有意思的是,
这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朝气蓬勃,
就业也非常好,
你想象不到的是,
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员的化妆,
几乎全部出自标榜学生之手。
学校为何要办得这么美?
阎红院长说,
因为职业学院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,
本身成长环境不怎么好,
而学校高贵典雅的氛围,
让学生们自然而然
浸润在审美的氛围中,
成长起来更有自信心。
当我们问
阎红院长,
学院办得这么好,
为何不开分校呢?
她说:专注做一件事,
做好这一个学校,就是追求,
不想标榜的品质降低,
再说,办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开连锁挣钱。